一、罗阇尼亚读音?
罗阇尼亚的读音就是luódūníyà
(相关资料图)
二、桑给巴尔的给读音?
sāng gěi bā ěr,读音为“桑 给 巴 尔”。因为中文拼音和汉字读音是直接对应的,桑给巴尔这个地名的中文拼音为sāng gěi bā ěr,其汉字读音也是“桑 给 巴 尔”,所以读音为“桑 给 巴 尔”。桑给巴尔是坦桑尼亚第二大城市及重要港口城市,是海洋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同时也是一个旅游胜地,有美丽的海滩、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等。
三、已经消失的国家官方语言?
已经消失的官方语言:女真文,契丹文,突厥文,巴斯巴蒙文,栗特文,佉卢文,吐火罗文,西夏文,于镇文。
1、女真文
女真文是金代女真人创制的文字。据《金史》记载,金太祖阿骨打命完颜希尹仿契丹文和汉字制女真字。“女真大字”于天辅三年(1119年)颁行。金熙宗天眷元年(1138年)又制新字,称为“女真小字”。女真小字传世的女真文主要是一种与方块汉字相似的单文。
2、契丹文
契丹文是辽代契丹人为记录契丹语而参照汉字创制的文字,属于汉字的派生文字,在契丹族建立的辽国有官方文字地位。分大字和小字两种。大字和小字都有表意和表音的成分,小字的表音成分比大字多。虽然大字和小字都没有被完全解读出来,但小字的研究比大字更为充分。
章宗明昌二年(1191年)下令停用契丹文。
3、突厥文
突厥文(Turkic script),7~10世纪突厥、维吾尔、黠戛斯等族使用的拼音文字。又称鄂尔浑-叶尼塞文、突厥卢尼克文。通行于鄂尔浑河流域、叶尼塞河流域以及今中国新疆、甘肃境内的一些地方。突厥文各种文献中所用字母数目不一,形体多样,一般认为有38~40个。大部分源于阿拉米字母,一部分来自突厥的氏族或部族标志,还有一些是表意符号。
4、西夏文
西夏文又名河西字、番文、唐古特文,是记录西夏党项族语言的文字。属表意体系,汉藏语系的羌语支。西夏人的语言已失传,跟现代的羌语和木雅语关系最密切。西夏景宗李元昊正式称帝前的大庆元年,命大臣野利仁荣创制。三年始成,共五千余字,形体方整,笔画繁冗,结构仿汉字,又有其特点。
曾在西夏王朝所统辖的今宁夏、甘肃、陕西北部、内蒙古南部等广阔地理带中,盛行了约两个世纪。元明两朝,仍在一些地区流传了大约三个世纪。西夏文专家李范文认为,全部西夏文字共计5917字,而实际上有意义的字共5857字。
5、八思巴蒙文
是元朝忽必烈时期由“国师”八思巴创制的蒙古文字,世称“八思巴蒙古新字”,它的创制推广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蒙古人社会的文明进程,伴随着蒙元帝国的消亡,八思巴文亦被逐渐废弃,成为一种"死文字"。
四、阿拉伯文字读音?
阿拉伯文字是一种从右到左书写的文字,由28个字母组成。以下是阿拉伯文字母的读音:
أ - 读作 "a",表示阿拉伯语中的短音a。
ب - 读作 "b",表示b音。
ت - 读作 "t",表示t音。
ث - 读作 "th",表示th音。
ج - 读作 "j",表示j音。
ح - 读作 "h",表示h音。
خ - 读作 "kh",表示kh音。
د - 读作 "d",表示d音。
ذ - 读作 "dh",表示dh音。
ر - 读作 "r",表示r音。
ز - 读作 "z",表示z音。
س - 读作 "s",表示s音。
ش - 读作 "sh",表示sh音。
ص - 读作 "s",表示s音。
ض - 读作 "d",表示d音。
ط - 读作 "t",表示t音。
ظ - 读作 "z",表示z音。
ع - 读作 "a",表示阿拉伯语中的短音a。
غ - 读作 "gh",表示gh音。
ف - 读作 "f",表示f音。
ق - 读作 "q",表示q音。
ك - 读作 "k",表示k音。
ل - 读作 "l",表示l音。
م - 读作 "m",表示m音。
ن - 读作 "n",表示n音。
ه - 读作 "h",表示h音。
و - 读作 "w",表示w音。
ي - 读作 "y",表示y音。
需要注意的是,阿拉伯文字母的读音可能会因为不同的阿拉伯语言而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