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画中的高远,深远,平远,各是什么意思?

1、"高远",是:"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也有一种说法叫作"虫视",倒有些故意把自己放在低处的意思,看什么都是高大雄伟、气势磅礴,视平线也基本上处在画面的下端,用来描摹崇山峻岭再合适不过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深远",则是"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由前面往里画出深奥之感觉叫深远。意思就是借给观众一双千里眼,看得到万水千山,丘丘壑壑都浓缩在画面的尺寸之间。 至于视平线则多处于画作的上端,类似于现在说的"鸟瞰"。画中进深大,造成一种具有深远空间的意境。

3、"平远",就是自近山而望远山,反映的是一种俯视的境界,塑造的是“山随平视远”的那种艺术效果。平远法以俯视的视角构图,最易表达平淡冲和之境界,呈现优美。 平远景色要画出前后左右辽阔的空间,平远画法大体上有两种:一种是矮山及丘陵的平远山水;一种是只有田园河流的平原大地。 "三远"既属于审美客体,亦属于审美主体,即追求一种超脱、平淡、豁达、澄澈、宁静的心理境界。而这种心理境界与审美客体的"三远"相融合,便会形成一种"见其大象"、"见其大意"的艺术意境。

二、中国画中透视分为高远、深远、平远,分别有哪些作品用了这些手法呢?

1、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就是以高远法的构图方法创作的成功之作。他的艺术特色,除了用笔雄强、坚实之外,还善于以仰视的手法,表现山峰的高远,正如赵孟頫所评:“山势逼人。”

2、元代赵孟頫的《水村图卷》,使用的便是平远法。作品高仅24.9厘米,横达120.5厘米,场景开展,描绘了沙渚村舍、渔舟出没、丘陵长堤、岸柳塘苇的江南清旷平远景象。元代的倪云林也是一位善作平远山水的高手。

3、王蒙作《青卞隐居图》是以深远见胜的杰作。作品纵141厘米,横42.2厘米。青卞山本是江南不起眼的小山。王蒙以三远法加以夸张,为了突出一个“隐”字,作者以“S”形的连续取势,以重山复岭、密树深溪等景象的交替组合来增加山势的深度,沿着溪流的寻索。

几经曲折方能在山坳的深处见到一座草堂,其中,有一人依稀可辨,这抱膝倚床而坐者正是画中的主题人物;隐居者。《青卞隐居图》的成功,就在于塑造了一个深邃莫测的深远空间。

三、什么时浅绛山水画?

山水画的一种。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芥子园画传》说:“黄公望皴,仿虞山石面,色善用赭石,浅浅施之,有时再以赭笔钩出大概。

王蒙复以赭石和藤黄着山水,其山头喜蓬蓬松松画草,再以赭色钧出,时而竟不着色,只以赭石着山水中人面及松皮而已。”

这种设色特点,始于五代董源,盛于元代黄公望,亦称“吴装”山水。工艺绘画中亦见。

四、会议室适合挂什么画山水画寓意深远高雅脱俗?

会议室挂画选一涵汴绣刺绣聚宝盆山水画,大气磅礴,透出山水之气息和生机。山间小道给人步步高升之感。这幅刺绣山水画用以会议室装饰画,气势磅礴,寓意为有靠山,有财运,更显得大气感十足。

五、中国画中的“高远、深远、平远”各是什么意思?

所谓“高远”,就是“自山下仰山巅”,反映的是一种仰视所见的巍峨宏伟的山势。高远法表达崇高,使欣赏者视之有高大的感觉,是一种体现崇高美不可缺的手法。

所谓“深远”,就是“自山前而窥山后”。深远法最能表达深邃幽远之境界,视之有如心随重叠的物象逐渐释放。这种形式是很能表现含蓄的美。

所谓“平远”,平远,就是自近山而望远山,反映的是一种俯视的境界,塑造的是“山随平视远”的那种艺术效果。平远法以俯视的视角构图,最易表达平淡冲和之境界,呈现优美。

扩展资料:

三远法名字的由来

北宋画家郭熙在他的著名山水画论著——《林泉高致》中提出的。宋代的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对三远法下过这样的定义:“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三远法,就是一种时空观,以仰视、俯视、平视等不同的视点来描绘画中的景物,打破了一般绘画以一个视点,即焦点透视观察景物的局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