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云南文山简介,如人口。资源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东南部,东与广西百色市接壤,南与越南共和国接界,西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毗邻,北与曲靖市相连。辖文山市和砚山、麻栗坡、西畴、广南、马关、富宁、丘北7个县,州府所在地文山市。总面积32239平方千米,人口370万。其中汉族约140万人,壮族97万人,苗族41万人,彝族31万人,瑶族8万人等。汉族占全州总人口的43.5%,少数民族占56.5%。文山州是典型的农业地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2.3%。国境线长438千米,山区、半山区占总面积的94.6%。耕地占总面积的7.26%。
中文名称: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资料图片)
外文名称: Wenshan Zhuang and Miao Autonomous Prefecture
行政区类别: 自治州
所属地区: 中国西南
下辖地区: 文山市,广南县,砚山县等
政府驻地: 文山市
电话区号: 0876
邮政区码: 663000
地理位置: 云南省东南部
面积: 32239平方千米
人口: 370万(2010年)
气候条件: 亚热带气候
著名景点: 砚山浴仙湖,盘龙公园,柳井溶洞群等
机场: 文山机场
车牌代码: 云H
行政区划代码: 532600
二、文山白石岩暗河地下水库与天窗提水工程
4.2.2.1 工程概况及效益
白石岩暗河地处文山县追栗街乡。白石岩暗河地下水库是通过在白石岩暗河的出口段采用不清基、不围堰,高压灌浆处理坝基后进行封堵,将地下水位抬高126m,形成的兴利库容为2353×104m3的一座中型地下水库,水库利用水量1.32×108m3,总投资约1000万元。不淹没农田,不需要搬迁居民点,实现了对下游电站的时段放水调节,缓解了文山电网峰谷差带来的电力供求矛盾,年发电量3586.8万度,增加收入538万元,增加农田灌溉1750亩,解决40616人、6262头大牲畜的人畜饮水困难,每年可节约用水费用300万元[4]。
为了充分利用暗河水资源,在其上游的柳井天窗中,在地下埋深121.2m的暗河内安装电潜泵进行高扬程大流量提水,将暗河水取至高位水池,再从高位水池铺设管道引水至下游村寨,进行多方式开发。柳井天窗提水工程,抽水量1000m3/d,可解决柳井乡新发寨等15个自然村3137人及1794头大牲畜的人畜饮用水困难问题和1000亩旱作物的用水问题。
4.2.2.2 水源地地质环境
白石岩暗河处于盘龙河右岸山间河谷区,暗河出口位于白石岩村岩脚下东方红电站技改增容工程下游100m处,东经104°21′25″,北纬23°15′59″。盘龙河横断面呈“V”字形,切割深度300m。暗河流域平面上呈近椭圆形展布,总体地势由西南向北东倾斜,西部为主要的补给区,地貌类型属侵蚀、溶蚀低中山岩溶峰丛洼地,海拔一般1300~1700m,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年降水量1300~1400mm。最高气温34.3℃,最低气温6.1℃。降水入渗系数0.7,平均径流模数10.15~43.04L/s・km2。
白石岩暗河流域内含水层主要由石炭系(C1~3)、泥盆系中统东岗岭组(D2d)、古木组(D2g)、上统(D3)灰岩、白云岩,以纯碳酸盐岩含水岩组为主,成片出露,分布面积大。暗河处于杨柳井向斜核部,区内断层发育,以北东向为主,多具正断层性质,主要断层均未受到后期断层的切割,连续性好,成为暗河流域地下水径流的主要控水构造,暗河的两条主要管道与断层走向基本一致,管道上部洼地、漏斗、天窗、竖井呈串珠状分布。暗河系统边界为坡脚组、奥陶系下统(O1)砂页岩、砂泥岩,岩组未被断层切割,连续性好,构成良好的隔水边界(图4-3)。区内岩溶发育极不均一,岩溶形态多样,地下岩溶形态以大型洞管为主,伏流发育。
4.2.2.3 岩溶水资源特征及开发技术条件
暗河流域面积约680km2,由大倮者、水尾等地暗河支流汇集后于白石岩出露,暗河出口与盘龙河右岸水位齐平并垂直相交,枯季水位高程1105.5m,水面宽4.50~5.40m,水深2.87~6.00m,1994~1996年动态观测,断面平均流速0.112~0.73m/s,流量1.53~23.5m3/s,流量动态呈波态型。理论计算年径流量为(2.20~3.60)×108m3,水力资源丰富。暗河上游的柳井天窗地下水位埋深121.2m,枯季流量33.75L/s。暗河水质类型为HCO3-Ca型。
白石岩暗河系统暗河管道总长约36km,由2条主干管道和2条支管道组成,平面上沿径流方向呈树枝状由南西向北东集中,平均坡降约15‰,其中2条主干管道长约32km,沿NE向断层发育;2条支管道延伸都较短,总长仅4km,走向大致与NE向断层一致,皆发育于主干管道上游地段。柳井天窗发育于白石岩暗河出口西南部约11km处,斜深602m,坡降35%,底部与暗河相通,总体走向北西,洞内曲折,进口部位30m范围内狭窄,弯道多而急,最窄处仅40cm。流域内岩溶水主要赋存于碳酸盐岩溶隙、洞管内,以管道流为主,水位埋深一般50~200m,上游地段水位埋深相对较浅,埋深多小于100m,水力坡度较大;下游地段水位埋藏相对较深,埋深多在200m左右,水力坡度平缓。系统储存调节能力弱,水位和流量随季节变化剧烈,最大水位变幅可达80m。
图4-3 白石岩暗河流域水文地质图
1―纯碳酸盐岩;2―不纯碳酸盐岩;3―碎屑岩;4―松散土层;5―下降泉,右为流量(L/s);6―暗河入口,流量(L/s);7―暗河及出口,分子为最小-最大流量(L/s),分母为平均流量(L/s);8―竖井,水位埋深(m);9―暗河天窗,右上为枯季流量(L/s),右下为水位埋深(m);10―岩组类型界线;11―断层;12―流域边界
除暗河出口地段(白石岩―糯米科一带)外,暗河整个流域边界被碎屑岩呈带状包围,形成隔水边界,阻挡了地下水向流域外围的渗漏。暗河出口完全出露于泥盆系上统(D3)灰岩、白云岩中,两边的隔水层与洞口相距较远,北东边发育一条NW向断层,是可能发生渗漏的主要地段。
暗河出口段分上下两层溶洞,溶洞围岩完整。上层溶洞高程1144m,洞高15m,洞宽18m,为干溶洞;下层溶洞高程1105.5m,洞高18.3m,洞宽8m,水面高程1105.50~1110.82m,水深10.3m,水下是15.2m厚的砂砾层,无胶结,对建库不利。暗河出口段水位线以下的灰岩、白云岩,钻探及堵水试验表明,水位线以下岩体岩溶不发育,钻孔压水试验q小于0.005L/s・m,能满足筑坝要求。
4.2.2.4 岩溶水勘查及开发技术
勘查及开发工程建设程序与同类型的六郎洞暗河基本相同。
运用水文地质测绘、洞穴调查测量、长期观测、工程地质勘查、堵放水试验、平硐勘探、压水试验等方法进行综合勘查。查明流域内水文地质条件,岩溶发育程度,地下暗河的分布特征,洞穴的形态、空间展布、地下库容,水量变化状况。坝基工程特性、地质构造及渗漏情况。采用防渗灌浆、封堵暗河、天窗提水等技术手段开发岩溶水。关键是坝基砂砾层的防渗及暗河出口段的侧向防渗处理。
(1)充分利用已有工程确定渗漏问题:渗漏是水库兴建后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问题,利用暗河出口旁东方红电站坝后蓄水位1193m时,暗河在临岸仅发现一处暗河来水,水量较稳定,流量0.5L/s,漏水点海拔1180m,判断暗河堵体与盘龙河之间的临岸地段,当暗河水位在高程1180m以上将发生临岸渗漏。暗河水位线以下岩体岩溶不发育,不存在渗漏问题。
(2)不清基、不围堰,高压灌浆处理坝基:因坝位处水深10.3m,砂砾层厚度15.2m,按常规施工方法要在坝位前后设隔水围堰,而洞内大型机械无法施工,靠人工施工将十分困难。因此,采取不清基、不围堰,在坝位处砂砾层上堆放不同级配的块石,浇灌混凝土,预埋直径2.4m的过水管,迎水面铺隔水膜,之后采用高压灌浆技术,实施自上而下灌浆,加固砂砾层、堆石强度,使其成为坝体的一部分。经蓄水证实基本无渗漏,效果良好。
(3)暗河侧向防渗:暗河出口段附近东侧蓄水后渗漏较为严重,因此,在长430m的溢洪道内采用防渗帷幕灌浆处理,孔距3m,排距1m,防渗帷幕灌浆深度70m,共布置17100m。防渗效果较好。
(4)选择有利地段,堵体工程分期进行:暗河堵体选择在距离暗河出口116m处的溶洞内,此处暗河较窄。第一期工程堵体按60m水头设计,把堵体浇筑至1127.0m高程,蓄水300×104m3。第二期工程进行1127~1142m高程之间的堵体浇筑和加强第一期堵体结构,水位总高为126m,兴利蓄水量2353×104m3,经过试堵阶段后期抬高水位进行验证,渗漏问题不突出。第三期工程是在第一、二期工程成功的基础上进行从1142m高程直到洞顶(封顶)和坝后式电站建设地下厂房。
(5)高扬程提水:在暗河上游的柳井天窗采取提水方式开发利用岩溶水。由于洞内曲折且高差大,通过设计环形转弯,最大限度地减小水头损失。洞口至取水点管道安装长425m,弯道26个,高差121.2m,洞口至高位水池高差60m,管道安装长135m,总长560m,提水总高差186m,提水量1000m3/d。
三、柳井乡书记
文山市柳井乡党委书记是:李相山
望采纳我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