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肖邦背景资料?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是19世纪波兰作曲家、钢琴家。
(资料图片)
1810年,肖邦出生于波兰;1817年开始创作;1818年登台演出;1822年至1829年他在华沙的国立高等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和音乐理论。1829年起他以作曲家和钢琴家的身份游历欧洲。后因华沙起义失败而定居巴黎,从事教学和创作。1849年,肖邦因肺结核逝世于巴黎。
肖邦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波兰民间歌舞为基础,同时又深受巴赫影响,多以钢琴曲为主,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
自幼喜爱波兰民族音乐,7 岁时就创作了波兰舞曲,8 岁登台演出,不足20岁已出名。 肖邦 39岁时英年早逝,后半生主要生活在法国,创作了大量钢琴作品,如4部叙事曲、十余部波兰舞曲包括《军队》、《英雄》,26 首钢琴前奏曲包括《雨滴》,27 首钢琴练习曲包括《离别》、《革命》,4 部谐谑曲、3 部钢琴奏鸣曲,至少32首夜曲,59 首马祖卡,两首钢琴协奏曲,幻想曲和大提琴奏鸣曲等。
肖邦的创作生涯,以1830年为界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即华沙时期与巴黎时期。在第一个时期,他完成了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作品《第一钢琴协奏曲》和《第二钢琴协奏曲》。在后半生的巴黎时期,他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第一叙事诗》、《降A大调波兰舞曲》,有充满爱国主义热情的英雄性作品《革命练习曲》、《b小调谐谑曲》,有哀痛祖国命运的悲剧性作品《降b小调奏鸣曲》,还有不少的幻想曲与小夜曲。
二、肖邦带着祖国的泥土离开了波兰,在异国他乡他会怎样思念祖国?
就在他离开祖国的那几天,华沙爆发了反抗沙俄统治的起义。可是,不久起义失败了。肖邦得知这一消息,悲愤欲绝。他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化成了音符,写下了著名的《革命练习曲》。那催人奋起的旋律,表现了波兰人民的呐喊与抗争。 肖邦日夜思念着祖国。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他常常把自己关在幽暗的房间里,点上一支蜡烛,彻夜地作曲、弹琴。时间在流逝,可是他已根本没有了时间的概念。 肖邦在法国巴黎一住就是18年。为了祖国,也为了生计,肖邦四处奔波。疲劳加上忧愤,使肖邦原来的肺结核病又复发了。1849年10月,他终于躺倒在病床上。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当时他才39岁。肖邦辗转于维也纳、伦敦、巴黎等地,通过他的艺术活动,增进西欧人民对当时正在受难的波兰人民的同情和了解。可是,在辗转流离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 1849年秋天,肖邦临终时告诉从华沙赶来的姐姐,波兰反动政府是不会允许把他的遗体运回华沙的,他要求至少把他的心脏带回去。 肖邦的心脏,按照他的遗愿被送到华沙,埋葬在曾哺育他成长的祖国大地中。
三、肖邦波兰纳兹舞曲英雄难度?
是降A大调英雄波罗乃兹舞曲,不是波兰纳兹英雄,它是由波兰著名作曲家和钢琴家肖邦在1842年创作的,又称为是英雄波兰舞曲,它是肖邦所作16首波兰舞曲中最为宏伟的一首,充满了战斗力量和英雄气概,所以“英雄”而命名,它表达了肖邦的爱国之情。这首曲子的演奏难度非常大,应该是十级以上的曲目。
四、肖邦是波兰的一位伟大的音乐家?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1810年3月1日-1849年10月17日),19世纪波兰作曲家、钢琴家。
五、肖邦哪首波兰舞曲是最难的?英雄在其中算怎样难度的?
肖邦是波兰著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波兰舞曲即波罗乃兹是一种中等或偏慢速度的波兰民间舞曲,肖邦用这种舞曲创作了共十几首钢琴曲,用以表达他对波兰的思念。
他的降A大调幻想波兰舞曲是他在离开情人乔治桑后创作的,演奏难度是波兰舞曲中最难的。降A大调波兰舞曲“英雄”被认为是肖邦作品中的顶峰,从音乐中仿佛可以听到穿戴甲胄的祖先的脚步声,看到向着作曲家昂首阔步走来的祖先的雄姿。这首曲子在十几首波兰舞曲里面算中等偏上的难度。
六、肖邦是哪个国家的人?
肖邦是波兰人。
1、简介: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F.Chopin 1810─1849),19世纪波兰作曲家、钢琴家。
1810年,肖邦出生于波兰;1817年开始创作;1818年登台演出;1822年至1829年在华沙国家音乐高等学校学习作曲和音乐理论。
1829年起以作曲家和钢琴家的身份在欧洲巡演。后因华沙起义失败而定居巴黎,从事教学和创作。
1849年,肖邦因肺结核逝世于巴黎。
2、人物评价:
肖邦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波兰民间歌舞为基础,同时又深受巴赫影响,多以钢琴曲为主,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