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泰国国家博物馆的发展历史

在曼谷王朝建立 200 周年纪念盛典的时候,曼谷王朝第九世王和王后以及他们的公主们都乘坐在龙凤舟上,前后左右的护卫和跟随是 50 艘庞大的船队。当时湄南河水上、水底同时映现金光闪闪的船身,气势雄伟,蔚为壮观。在博物馆的后部,停放着一艘与前面的龙凤舟形成鲜明对照的破烂不堪的船,虽然船身上已经黯然无光,但是从它那镶嵌着金珠翠玉的饰物上,人们仍可以看出它当年曾金碧辉煌的神采。这是一只随行出巡的彩船,是当年在湄南河上被日本飞机炸毁的,被拦腰切成两截,船身上面还有很多弹痕清晰可见。这只船放在博物馆的一角,为的是让人们永远记住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

二、曼谷旅游必做的12件事,去过才不枉白走一趟(上)

曼谷是泰国首都,相当于中国的北京,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交通运输的中心之地,有400多座佛教寺院,被誉为“佛教之都”。

去曼谷前,我准备了一份曼谷 旅游 必做之事的清单列表,也分享出来给大家一起参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体会一次什么叫金色亮瞎24K钛合金狗眼――大皇宫

大皇宫是泰国诸多王宫中 规模最大最有民族特色的王宫 , 是到泰国 旅游 者首选之地,也是所有 旅游 团必去之地,其地位相当于北京的故宫。走进大皇宫金光耀眼,一座座金碧辉煌的佛教建筑让人惊叹不已……尖角高耸的庙宇佛塔,玲珑剔透、金玉璀璨。

二、看一眼泰国最大的卧佛有多大――卧佛寺

卧佛寺有 泰国最大的卧佛 、最多的佛像和佛塔,曼谷宗教圣地第五名,在大皇宫南侧,隔着一条街,拥有二百二十多年 历史 ,始建于第一世皇建都时期,与玉佛寺一样具有重要意义。

三、看一次夕阳下的“泰国埃菲尔铁塔”――郑王庙

郑王庙,又称为黎明寺,占地面积较大,仅次于大皇宫,有 “泰国埃菲尔铁塔” 之美称。挑个晴朗的好日子,在巴壤塔上的观景平台上等待黄昏的到来,极目眺望湄南河对岸的大皇宫和曼谷市景,郑王庙内白塔都被夕阳映成琥珀色,熠熠生辉。

四、从 历史 中感受泰国的文化气息――曼谷国家博物馆

曼谷博物馆是东南亚地区规模最大的国家级博物馆,包括了18世纪的皇宫及泰国从史前时代乃至现代的文物珍宝。这里的藏品的数量虽然无法与中国国家博物馆相提并论,但是这里小巧精致,也收藏了泰国很多珍贵的藏品,是 了解泰国 历史 文化的最佳之地 。

五、许一个愿望等待被实现――四面佛

四面佛是仁慈无比的神祗,是泰国香火最鼎盛的膜拜据点之一,据说这里的 四面佛灵验超乎寻常 ,愿望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进入围栏后,在右侧购买香火祭品(12支香,4个花圈,1支蜡烛),顺时针跪拜,每一面佛三炷香一个花圈。四面佛每一面分别代表爱情、事业、 健康 与财运,想许哪种愿望,蜡烛就放在哪面佛面前。最后到左侧净水处用锡碗盛出干净的水清洗水缸舀水,拍前额、脸、手臂,以求得四面佛保佑。

六、去传说中背包客的天堂看看――考山路

考山路是曼谷街道中的一条,然而考山路散发的魅力,和曼谷其他街道不一样,在这条小街上,有各种各样的旅行纪念品,热闹非凡的酒吧,以及很多泰式风味的小吃,并且这里的旅馆非常的多。所以这里成为了背包客的天堂,我门可以在这里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旅行者,各种不一样的肤色,说着不一样的语言,说不定还能与路过的外国人say hello成为朋友。

三、泰国「四面佛」其实不是「佛」

「四面佛」并非佛教的佛

泰国是个佛教国家,从古至今泰国人所信仰崇拜的宗教大多是佛教,当今约95%的泰国人是佛教徒。但是,在泰国既有佛教寺庙,也有印度教寺庙,在那里都可以见到华人熟悉的「四面佛」,而且形象也和佛像有类似,所以很多人就都以为「四面佛」就是佛教中的「佛」。

通过口耳相传,「四面佛」在民间也被描述得越发「灵验」,甚至成了最火的旅游点之一。游客一到曼谷,就会去拜「四面佛」求财求福。

但实际上,这里有一个极大的误解,需要厘清的是,「四面佛」并不是佛教中所指的「佛」,与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都是不一样的。

泰国人对这四面的神像确实很尊崇,认为其掌管着荣华富贵,是一个法力巨大的神。但泰国人将此神像称为「拍蓬「(Phra Phrom),在对着神像礼拜时,都知道这不是在拜佛教中的「佛」,而是在拜「神」。有时,礼拜者还会请一些身着古代泰国民族服饰的女子边唱边跳当地的祭神舞,这些都不是佛教的仪轨。

翻译有误 应为「四面梵」

泰国摩诃朱拉隆功大学国际佛教学院副教授释阿难法师指出,造成误解的最大原因应是翻译问题所造成。通过考证,释阿难法师指出,被民间汉译为「四面佛」的雕塑,其实代表的是被印度教奉为至上神的梵神。

梵(Brahma)并不是「佛」(Buddha),这尊「四面」的梵神应该译为「四面梵」才对,但长期以来大家都熟悉听闻「四面佛」,早已习惯,要重新改名著实不易。

「梵神」是佛教的护法神

在释迦牟尼佛证悟之前,古印度时期盛行印度教,据印度教的典籍,梵天出自金胎(梵卵),原有五头,其一头传为湿婆神所毁,余四头,具四手。

印度教信奉人是由梵神所创造,并实行严格的种姓制度:相传从梵神(也称大梵天)之口生出来的人是「婆罗门」,经梵神手生者名为「刹帝利」,由梵神之膝部出生者曰「吠舍」,而自梵神之脚生者称「首陀罗」。种姓即代表阶层,既互不相干且亦不能通婚。

而后佛教兴起,在一些佛教典籍中记载,释迦牟尼佛为天神等天道众生演说佛法,其后梵神也发愿成为佛教护法神,因此在佛教典籍中梵神也常被称为「大梵天王」,在密教中被列为十二天之一,守护上方。

在曼谷的泰国国家博物馆内,有一块数千年历史的雕像展示了悉达多太子(其后证悟成为释迦牟尼佛)诞生时的场景。摩耶夫人在蓝毗尼园生产时,众神也在等待迎接,其中梵神正蹲跪着等待悉达多太子降生。

所以人们常称的泰国「四面佛」实际应为「四面梵」,并不是佛教的「佛」,而是护法神。所以在礼拜时还是需要分清的。

推荐内容